描述

中国电池ID计划启动 探索动力电池数字化、可持续管理解决方案

时间 :2024-06-21 来源:中国汽车报
对此,中汽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表示,中国电池ID联合研究计划旨在从披露信息指标核算方法学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运用数字空间技术,保障产业链数据安全交互,力图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数智化管理水平,在筑牢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领先优势的同时,也为全球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管理贡献中国智慧

8196a646-2ff5-47d7-abe5-c72eeef097fe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在全球的领先优势已十分凸显。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迈上3000万辆台阶,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了60%,并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不折不扣的新能源汽车大国。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和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到管理体系的搭建和完善,相关主管部门、行业机构以及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参与者在合作与协同中进行了诸多创新和探索。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在推进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方案的过程中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破解难题,需要产业链各方放眼全局、发挥合力。日前,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主办,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承办的“2024年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电池ID联合研究交流会在常州举行。来自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生产及综合利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相关企业专家代表共计13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完善标准支撑

推进数字化赋能

在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同频共进的过程中,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表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4月,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20.6GWh,同比增长32.6%;动力电池出口37.1GWh,同比增长8.2%。与此同时,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电池核心技术领域逐步建立竞争优势,例如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新型成组技术,以及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等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此外,产业生态渐趋完善,上下游实现有效贯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材料再生等产业链持续延伸。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综合利用废旧动力电池22.5万吨,较2022年增长120%,骨干企业的锂、钴、镍金属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对于保障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取得出色成绩的同时,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新问题,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比如,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迭代、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近几年,政府及行业层面在扎实支撑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围绕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溯源监测、试点示范、平台构建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成果。事实上,继续完善动力电池产业相关标准体系、推进相关标准的国际互认、以及以数字化方式进一步赋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高效解决方案等等,都将是未来的重点和焦点。

“如何在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展的同时还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课题。破解此题,需要产业链各方放眼全局、着眼大局、广集众智、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在2024年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电池ID联合研究交流会现场,中汽中心副总经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说。

谈及未来,吴志新表示,中汽中心将继续围绕电池ID研究、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领域,持续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行业发展对策建议。立足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针对推行电池ID面临的堵点、难点,开展前瞻性政策研究布局;围绕电池ID应用试点、激励性支持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政策建议,支撑国家和地方完善政策工具,夯实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二是完善标准规范支撑体系。发挥中汽中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的作用,按照急用现行原则,加强电池ID指标、指标核算规则、数据协议等标准化研究,推动、转化一批适用国际标准,加快构建电池ID标准体系,筑牢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基础。三是推进数字化赋能行业发展。立足中汽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数字化研究能力,建设‘中国电池ID平台’,聚焦电池行业应对法规要求所普遍面临的披露信息内容、指标核算方法学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解决方案,塑造服务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支撑平台体系。四是推进国际交流与互通互认。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为平台,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电池数据交互规则等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电池ID与国际电池护照互通互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出口打通堵点、搭桥铺路。”吴志新说。

“未来,行业需进一步强化统筹规划,聚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政策升级,支持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2024年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电池ID联合研究交流会上,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王琰说。

启动中国电池ID计划

以数字化赋能电池管理

为了进一步聚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4年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电池ID联合研究交流会现场,中汽中心联合行业企业正式发起中国电池ID联合研究计划。

对此,中汽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表示,中国电池ID联合研究计划旨在从披露信息、指标核算方法学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运用数字空间技术,保障产业链数据安全交互,力图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数智化管理水平,在筑牢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领先优势的同时,也为全球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管理贡献“中国智慧”。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工业产品“身份证”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产品数字护照(DPP)的概念应运而生。产品数字护照包含产品的唯一ID、持久的数据载体、数字连接器以及用于数据交互的信息技术架构4项核心要素,承载涵盖产品基本信息、供应链、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可持续等多维度信息。DPP概念率先在电池、纺织、钢铁等领域进行实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规模激增,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品消费及出口大国,由此内生而出的新能源产品的数字化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动力电池数字化管理领域,我国从2018年起,以24位国标编码作为载体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随着技术的完备和升级以及产业的需求,新一代载体的出现显得尤为迫切。

此次中汽数据联动行业企业发起中国电池ID计划,正是先行探索构建中国电池产业数据交互体系的一次有益创新和尝试。“电池ID计划的核心,是‘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存储’的中国动力电池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集中式管理,是以一个电池ID为标识,集成该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的全部信息;分布式存储,是基于分布式架构建设数据交互体系,通过加密、认证等方式保证各信息提供方的数据主权。于企业而言,中国电池ID计划树立了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于行业而言,构筑了交织、贯通的产业数字空间;于全球而言,搭建了互联、互信的国际数字桥梁。” 中汽数据动力电池室主任王攀说。

据了解,作为国际电池数字化管理的探路先锋,中国电池ID计划将从体系构建、试点示范、政策标准、国际互通互认四个方面依次推进。一是构建统一、可信的可操作数据交互体系,保证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主体在中国电池ID的数字空间内高效、安全地交互和管理数据,生成电池ID。二是邀请行业企业共同推进电池ID应用试点,积累可复制、可推广地先进经验,并进一步完善、提升数字化工具。三是基于试点实践经验,推动国内及国际相关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可实施的中国电池ID发展路径。四是加强和海外电池护照体系的沟通交流,推动中国电池ID与国际电池护照规则、技术体系的互通互认,正向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出口。

构建数实融合发展新生态

探索全球电池数字化管理的“中国方案”

那么,何为中国电池ID?中国电池ID将涉及哪些信息和数据指标,这些信息又将通过怎么样的数字化手段实现披露呢?中国电池ID又将为全球电池数字化管理的完善提供怎样的有益借鉴?

据了解,中国电池ID包含电池的实体标签、电子标识以及电池可持续性等级三个维度。实体标签包含生产日期、制造厂商、电压、容量等基本信息,附于产品之上。而电子标识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包含关于电池性能、碳足迹、再生材料使用比例、供应链尽职调查等全方位信息,并对不同用户定向披露信息。电池可持续性等级则是对于该电池产品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性能评价,也是中国电池ID区别于海外电池护照的一个新内涵。

“电池ID的呈现也是基于我们研究建立的全面、完备的指标及方法学体系。其一是中国电池ID指标体系,我们在国内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区对电池产品数字标识的要求,基于中国产业情况和管理思路建立了涵盖6大维度,19个分类的ID指标体系,作为电池ID电子标识集成的信息基础。其二是电池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从环境、治理、社会、经济等4大维度对电池产品的可持续性等级进行评估和判定。”王攀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电池ID涉及指标数量多,需要全产业链企业协同配合集成信息,但从企业角度,都希望能保证数据可控及自有化,那么如何在保证企业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安全进行产业链数据交互?对此,王攀表示,中国电池ID计划基于安全可靠的分布式架构,纳入电池全价值链主体,制定统一、完备的数据交互规则,集成到DIC(Data Interaction Connector)数据交互工具中,构建可信、可控、可扩展的数据交互体系。

“比如企业A和企业B可通过DIC工具互相发送数据表单,可以明文发送,也可以发送加密链接,其中包含的信息需要信息所有方验证需求方身份,且同意调阅后才可查看。不管是明文还是加密链接,传输过程中都会进行加密,且每一次交互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对自有数据的管理权,也能实现产业链主体间安全的协同和交互。”王攀说,“除了做数据交互之外,企业还需对自有数据加以管理。为此我们开发了中国电池ID平台,包括两个子系统。一是中国电池ID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数据管理,能够高效集成管理ID多维度信息,助力自有数据治理及交互。二是中国电池ID平台,致力于电池ID信息披露,通过公示信息彰显中国电池产品绿色竞争力,正向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池ID平台的两个子系统一期已经开发完毕。管理系统为企业设置了数据模板、填报、电池ID生成等主要功能模块,帮助企业便捷、高效、灵活地对电池ID相关数据进行批量管理。另外,通过使用引用交互模块与DIC工具配合完成数据交互过程。

“未来,我们将围绕电池ID编码、数据交互规则、指标核算方法学等方面探索建立有关标准,从实践层面树立中国电池ID应用的技术指南,并基于中国方案和经验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去。另外,我们也将从引导、治理、监管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电池ID相关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推动政策体系的建立,促进中国电池产业链数字化提质增效。同时继续加强与海外机构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电池ID和海外电池护照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学的互通互认,进而建立可靠、可信的全球电池产业数字空间互联渠道,消弭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助力我国企业高效出口。”王攀说。


免责声明:

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仅供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其公司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络邮箱:service@lw-expo.com